Using GS1 Labels for Freight and Pallet Tracking

使用 GS1 标签进行货运和托盘跟踪

最后更新:6 月 20, 2025 提供标签, ,

高效货运和 托盘跟踪 在当今的供应链管理中至关重要。企业需要实时可见性、标准化识别和可靠的数据交换,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和监管要求。实现这种精确度的最强大工具之一是 GS1-128 条形码是 GS1 标签的关键组成部分。这些标签不仅在物流网络中被广泛采用,而且对现代仓储业务和运输系统也至关重要。

什么是 GS1-128 条形码?

GS1-128 标签是一种条形码,它以基于 Code 128 标准的格式对数据进行编码,专门用于 GS1 系统.与只存储产品编号的简单条形码不同,它可以包含结构化信息,如

  • 序列号
  • 批次/批号
  • 有效期
  • 数量
  • 全球贸易项目编号 (GTIN)
  • 货物或货盘识别码(SSCC)
image 251

因此,GS1-128 标签是货运和托盘运输的理想选择。 追踪因为它提供了有关产品及其物流背景的详细信息。

为什么使用 GS1-128 货运标签?

在货运业务中,准确识别、定位和监控货物的能力是减少错误、延误和损失的关键。GS1-128 条形码通过实现以下功能来支持这一目标:

  • 标准化交流 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
  • 实时跟踪 货物和托盘的数量
  • 更快办理入住/退房手续 仓库和配送中心的流程
  • 无缝集成仓库管理系统 (微信)和 运输管理系统 (TMS)

例如,扫描一个 GS1 标签 在托盘上即时提供有关其内容物、原产地、目的地和处理要求的数据。这样就不需要手工纸质工作,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扫描错误。

GS1-128 货运标签的关键要素

带有 GS1-128 条形码的典型货运标签包括若干应用标识符 (AI),这些标识符定义了编码数据的类型。货运标签中常用的 AI 包括

  • 00 - SSCC(系列装运集装箱代码)
  • 10 - 批号或批次号
  • 17 - 到期日
  • 37 - 数量
  • 01 - GTIN(全球贸易项目编号)
image 250

"(《世界人权宣言》) SSCC 尤为重要。它是分配给特定物流单元(如托盘或纸箱)的唯一标识符,用于在多个处理程序和地点对该单元进行全程跟踪。

GS1-128 如何增强托盘跟踪功能

跟踪仓库内或仓库外的托盘 海运 终端需要的不仅仅是物理标签。它需要结构化的数据和可靠的识别。支持 GS1-128 条形码:

  • 汇总:将单个物品数据与货盘级标识符联系起来
  • 定位跟踪:绘制区域或设施之间的托盘移动图
  • 自动数据采集:在码头或检查站扫描货盘,无需人工输入
  • 合规性:符合零售商或特定行业的标签标准(如沃尔玛或药品供应链的标准)

当每个托盘都贴有带有唯一 SSCC 的 GS1 标签时,所有利益相关方(从托运人到收货人)都可以访问有关该单位的相同信息。这确保了各系统的一致性,并提供了可审计的跟踪历史。

与 WMS 和 EDI 系统集成

现代仓库依靠软件系统来管理库存和物流数据。 GS1-128 标签 设计用于与

  • 仓库管理系统 微信使用条形码接收、储存和运输货物
  • 电子数据交换 (EDI) 系统,通过电子方式交换发货通知、发票和库存更新信息
image 252

通过将 SSCC 同时纳入 GS1 标签 企业可以利用 EDI 和相应的 EDI 信息(如预先发货通知或 ASN)实现全面的可追溯性。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即时、准确地核对实物库存和数字记录。

整个供应链的优势

采用 GS1-128 条形码进行货运和托盘跟踪可在物流流程的每个阶段带来好处:

利益攸关方益处
发货人准确的托盘内容和目的地
承运商装卸更快
分销商实时可见性和库存控制
零售商遵守入境要求
监管机构可审计的可追溯性

这种透明度可减少装运纠纷,减少人工操作,提高客户满意度。

最佳实施方法

image 253

为了充分利用 GS1-128 标签请考虑以下步骤:

  1. 使用授权的 GS1 应用标识符
    遵循 GS1 通用规范,确保标签一致性。
  2. 保持打印机质量
    低质量打印会导致条形码无法读取。请使用热转印打印机和高对比度标签。
  3. 测试条形码的可读性
    使用扫描仪或移动设备验证条形码在仓库和运输条件下是否可扫描。
  4. 与贸易伙伴保持一致
    确认您的标签格式和数据结构符合物流合作伙伴和客户的期望。

结论

GS1-128 条形码已成为现代货运和托盘跟踪的基石。它使公司能够高效地运输货物,可靠地共享数据,并符合全球标准。通过实施 GS1 标签 在整个运营过程中,企业可以提高可追溯性,减少错误,并建立一个反应更快、更集成的系统。 供应链.

发表评论